美中兩強角力,地緣政治底下的兩岸經貿發展已經出現顯著變化,根據財政部最新公布的出口統計數據,台灣對美中兩國出口總額佔比出現一長一消的翹翹板趨勢。根據統計,7月對美國出口佔總額17.4%,創下近10年來單月新高;另一端對中國與香港則佔總出口額34.6%,僅比今年1月的33.1%稍高,創下近10年來單月次低。
台灣對中、對美出口占比出現一消一長
其實,過去總是被拿來高度檢視的兩岸貿易依存度,在2022年出現了變化。過去10年,台灣對中國的出口比重一直在40%以上,只有2015年一度降到39.5%,一般認為,這可能與2014年馬政府後期爆發太陽花學運引發《服貿條例》爭議有關。
不過,2022年兩岸貿易依存度降到38.8%,這項數據在2020年最高達43.9%,2021年仍有42.3%,所以2022年出現急降到38.8%,可以說是近十幾年來的新低。
根據昨天財政部公布的最新出口統計,7月對中國與香港則佔總出口額34.6%,比今年1月的33.1%稍高,創下近10年來單月次。累計1到7月佔比則是35.4%,也是來到相對低點。
當兩岸貿易依存度呈現下滑,台灣對美出口比重則是呈現緩步加溫中。根據統計,2014年台灣對美出去佔比僅11%,不過之後比重是逐年成長,2022年佔比提高到15.7%,今年7月台灣對美國出口佔比則拉高到17.4%,創下單月新高。
7月對歐洲出口創新高,其餘四市場跌幅收斂
財政部8日下午公布7月海關進出口貿易初步統計,在出口五大市場中,因銷往荷蘭的資通產品遽增,對歐洲的出口有「大躍進」,出口金額為46.5億美元,創歷年單月新高,年增幅24%;日本、美國及東協的年減幅也有急速縮小至個位數,但對中國大陸與香港年減幅仍有16.3%,佔總出口減少金額的5成8,為五大市場中最弱勢的一個。
蔡美娜指出,在整個出口地區結構上,「中國大陸與香港下降,對美國上升態勢未變」,累計1到7月的出口額兩國分別佔35.4%與16.3%,創下20年來最低與最高紀錄;歐洲方面,因AI熱與供應鏈移轉效應,前七個月出口逆勢上揚2.3%,總佔比創14年新高,為10.4%
其中資通產品的7月份出口額在歐洲、東協和美國都來到新高點,歐洲、東協年增幅都達到2.3 倍,美國成長也逾四成,主要原因除了AI熱潮外,個人電腦庫存調整看到落底的跡象,歐美對電腦零貨件的拉貨回升。
未來展望:確定連12黑,預計11月出口回正
蔡美娜表示,觀察主要國家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,七個月多處於景氣榮枯點50以下,國內重量大廠台積電和聯電也兩度下修營運展望,再度印證全球經濟復甦「曲折且緩慢」。她表明,即使AI需求湧現,也不足以彌補外銷疲弱的缺口,「所以前七個月出口減幅忽大忽小」,具波動加劇的特色。
不過蔡美娜也提到,未來仍有五大利多因素支撐,包含庫存調整將結束、AI商機推波助瀾、新品備貨周期啟動、外銷旺季以及較高基期開始反轉,9月不完全排除轉正但機率較低,11月轉正較有機會。
按季節走勢推估,8月份高基期的作用在遞減,有機會看到年減率降到個位數,財政部預估5%~10%之間,規模值介於363~383億美元,確定連12黑。